中文公禱書的歷史

中文公禱書的歷史

 

公禱書The Book of Common Prayer)表述出聖公會傳統的教會共同敬拜的精神。對於公禱書的編撰、譯述歷來為各代所重視、所傳承。香港聖公會檔案館重視對普世聖公宗各類書卷的保存工作,現藏有1549年、1604年、1611年、1627年、1662年等多部英文公禱書。

 

從中文作品觀之,自1807年新教入華以來,在各地分佈的祈籲書、公禱書眾多。如1818年第一位新教傳教士倫敦會馬禮遜(Robert Morrison17821834所著《年中每日早晨祈禱敘式》、1844年倫敦會麥都思(Walter Henry Medhurst17961857所著《祈禱式文》、1845年福漢會郭實獵(Karl Friedrich August Gützlaff18031851所著《聖會禱詞》。

 

聖公會而言,歷來具有著述、翻譯公禱書之傳統,以表述聖公宗之崇拜精神。早前的祈籲書如聖公會華中教區第一任主教慕稼谷(George Evans Moule,1828-19121861年、1874年所著兩本《聖會禱》等,又有1910年慕氏所著《公禱文》,被稱作“最後一部傳教士譯作”。1912年中華聖公會成立後,又陸續編撰出版了數本公禱書。如1928年中華聖公會港粵教區所著《教會禱文》、1931年福建教區所著《公禱書》、1938年港粵教區《公禱書》等。

 

香港聖公會檔案館藏有多本公禱書。1856年香港聖保羅書院之《禱告文全書》,是第一本在香港出版之公禱書。另有第三任維多利亞教區主教包爾騰(John Shaw Burdon,18261907) 與美國聖公會上海教區施約瑟(Samuel Isaac Joseph Schereschewsky18311906主教根據1662年的英國公禱書(The Book of Common Prayer)合作翻譯的《教會禱文》兩部。譯本根據中國語境,對朝廷祈籲及相關禱文作出調整,1872年以官話形式在北平出版,1879年又以淺文理形式在香港出版。

 

 

包爾騰指「本書僅是根據英國公禱書翻譯而來。我們曾一度萌生過將英美公禱書融為一本書的想法,以使中國的英美聖公會——如有可能的話——無論如何都有這樣一個聯合翻譯的機會;但現在的情形對這一方案並不有利。因此本翻譯僅根據英國公禱書所譯。」在譯本中,包施二人決議將God”譯為“天主”,這在當時是一個不尋常的決定,因“天主”本是羅馬天主教用來表述“God”的譯詞。然而,包施兩人認為此詞最為精準。包爾騰又指譯本「迎合了中國教會的特點」,「能被在中國做傳教工作的牧職人員所欣賞。」

 

除了包爾騰主教與施約瑟主教合譯之《教會禱文》外,本館另藏有1880年上海聖約翰書院所藏《教會禱文》、1910年之《公禱書》、1914年《公禱經》、1914年福州中華聖公會所著《公禱書》、1938年中華聖公會港教區之《公禱文》,以及1938年《福州公禱書》等,以表述普世聖公會宗合一的訴求,保存繼承聖公會之精神。

點擊這裡往香港聖公會檔案館所藏部分公禱書、禱告書: http://archives.hkskh.org/Page.aspx?id=1062&lang=1